文章列表
  • 什么透明的非金属材料能耐燃油和液压油? 什么透明的非金属材料能耐燃油和液压油?耐13000℃高温金属管材成果信息成果名称:耐13000℃高温金属管材完成单位:机械工业局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完**:黄进峰等申报信息鉴定日期:公布年份:2007学科分类号:TH704TB35U174关键词:耐高温金属材料合金材料仪表材料抗氧化成果简介:耐1300℃高温金属管材是为了解决冶金、机械、石化等行业在1200℃-1300℃温度测量中急需解决的金属保护管
    发布时间:2010-04-30 21:26 点击次数:1820 次
  • 铂铑热电偶优缺点分析 铂铑热电偶优缺点分析优点:铂铑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测温上限高等优点。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也可短期用于真空中,但不适用于还原性气氛或含有金属或非金属蒸气气氛中。B型热电偶一个明显的优点是不需用补偿导线进行补偿,因为在0~50℃范围内热电势小于3μV。缺点:铂铑热电偶不足之处是热电势,热电势率较小,灵敏读低,高温下机械强度下降,对污染非常敏感,
    发布时间:2010-04-27 12:03 点击次数:1941 次
  • OMEGA线用途及优点 ˙產品用途:測試物體表面溫度,如熱壓機熱壓頭溫度;˙產品優點:測試面大,測試準確,反應快;外觀超薄扁平,受壓時不損傷被測物體,並可減少測試誤差;導線輕柔,不易折斷。东莞市慧威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工,贸,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公司,致力于精密电子,液晶显示辅助材料及其生产制程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以专业的技术理论为基础,以品质为导向,为客户提供齐全的产品种类及完善的售
    发布时间:2010-04-24 10:37 点击次数:2061 次
  • 补偿导线的作用 补偿导线的作用是来延伸热电极即移动热电偶的冷端与显示仪表联接构成的测温系统。补偿导线一般用在热电偶上,而热电偶补偿导线的绝缘层和护层根据环境的要求所选用的材料又不一样,护套材料有聚氯乙烯,氟塑料,低烟低卤聚氯乙烯及无碱玻璃丝几种,进口上等氟塑料可以耐温260℃,并采用整体连续挤出新工艺,使该产品具有优良的耐酸,碱、耐磨和不燃延之性能,可浸入油水中长期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使用温度可以在—60—260
    发布时间:2010-04-21 14:12 点击次数:2465 次
  • 怎样把测温线固定在测温板上,获得准确温度曲线 机械固定下面两种常用的热电偶机械固定方法是极不相同的:纸夹(paperclip)固定法和镙钉固定法。采用纸夹固定无疑是快捷而方便的,镙钉固定则坚固而可靠。两种方法均可反复承受炉子的温度,但只能用于对板子边缘进行监测。线夹不能牢固而可靠地固定热电偶。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拉动线,就会导致热电偶移动。强力弹簧夹可将导线夹紧些,但其热容量和IR屏蔽(shadowing)效应会妨碍位于夹子内的板区的正常加
    发布时间:2010-04-19 17:26 点击次数:2490 次
  • 补偿导线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由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知,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与热端(又称测量端)、参比端(又称冷端)的热电势有关,只有参比端温度t1为零或恒定不变,热电势才是热端温度的单值函数(见图1)。如果不补偿的话,则热电偶的参比端温度与仪表接线端温度t2间的温差t1-t2越大,测量误差也越大。由于大多数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近似线性,所以造成的测量误差大致等于上述温差。以K分度号的镍铬-镍硅热电偶为例,当t1=50℃,t
    发布时间:2010-04-17 11:33 点击次数:1682 次
  • 力矩原理是谁发明的? 力矩原理是谁发明的?力矩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目前对力矩传感器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比较常用的有如下三种:1、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分类,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气体成份等传感器2、按力矩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3、按力矩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输出为开关量(“1”和"0”或“开”和“关”)的开关型传感器;
    发布时间:2010-04-15 11:03 点击次数:1865 次
  • 什么是热电偶? 什么是热电偶?将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中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中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常用的热电偶材质有热电偶分度号热电极材质正极负极S铂铑10纯铂R铂铑13纯铂B铂铑30铂铑6K镍铬镍硅T纯铜铜镍J铁铜镍N镍铬硅镍硅E镍铬铜镍
    发布时间:2010-04-13 14:34 点击次数:1518 次
  • 上一页下一页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819号